淮山是味中藥,具有補脾益腎、補中元氣的功效,現可加工為幹片入藥,也可製成保健飲品,還可當作蔬菜。同時淮山具有耐儲存、應市時間長的特點,對調劑蔬菜的淡季市場很有作用,是一種藥、菜兩用的作物。近幾年來薌城區已有部分農戶因看好淮山的特殊經濟價值開始種植。根據淮山的生長特性,我區四個鄉鎮的氣候條件均宜種植。
現將淮山的栽培技術要點歸納如下:
1 選址整地
選擇土層深厚、疏鬆肥沃、排灌方便、砂壤土、光照充足的水田。宜在上年 12 月底對冬閑田進行翻土曬白,使土壤經過風化而疏鬆。田地四周必須挖排水溝,使園內不積水。田長超過20 m 的還要加開腰溝,以保證多雨季節能迅速排水。在冬閑時按溝距1.4 m,溝寬35~40 cm,溝深1 m 進行人工開挖,挖出的生、熟土分別放置。冬前挖溝,越冬時,可凍死部分害蟲。翌年早春再將熟土與基肥充分混勻後填入溝內,然後填平成壟,以備種植。
2 種薯選擇
選擇粗細均勻、無分叉、無破損、無病、蟲害的當地優良淮山品種塊莖作為薯種,宜選用直徑3 cm左右的長條形薯塊作種,每666.67 m2 用種量一般為100~150 kg。臨種植時從地裏挖起,以保持薯種新鮮,將薯種集中堆放,每666.67 m2 用70%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 g,均勻噴灑薯種。開春後(3 月上旬)每666.67 m2 用生石灰25~40 kg 消毒。
3 栽培時間
一般在清明前 15 天開始種植,4 月中、下旬結束,每666.67 m2 種植4000~4500 株。選擇晴天,用鋤頭在畦麵中央挖淺溝(約3 cm 深),用鋼筋做成的插洞工具沿淺溝按10 cm 的間距進行插洞,沉達底部。把薯種切成7 cm 左右長的薯段,平放在洞口上。每666.67 m2 施硫酸鉀複合肥25 kg,施肥後蓋土再種植淮山,避免肥料燒傷種塊。
4 栽培管理
4.1 立杆
出苗前用竹杆(需用生石灰水消毒)搭架,每25 cm 插1 枝,每666.67 m2 用3500 枝。在幼苗出土時就要插好支柱,以利藤蔓纏繞生長。
4.2 除草
生長前期應勤中耕除草,一般每隔半個月進行1 次,直到莖蔓已上半架為止,以後拔除雜草。將畦溝土壤挖起一部分填到架內行間,使架內形成高畦,同時形成通暢的畦溝以便雨季排水。
4.3 水分管理
淮山出苗長度不足1 m 時不宜澆水,有利於根係向下伸長,增強抗旱能力,春季還應做好清溝排水工作。七、八月份高溫幹旱季節,正是塊莖迅速生長期,要做好灌水工作。在旱情出現時,應隔10 天左右灌一次跑馬水,宜傍晚灌水,第二天早晨排水,使土壤保持田間持水量的60%為限。
4.4 施肥
全年分三次追肥,每次每666.67 m2 用硫酸鉀複合肥30~0 kg。**次:6 月上旬塊根直徑長至2~3 cm 時追肥一次,每666.67 m2 施硫酸鉀複合肥15 kg,以保證發棵需要。每次施肥後要蓋土,避免肥分流失。或者先灌水後施肥,但要注意一個問題,就是待淮山田溝的水幹後才能施肥,避免肥料直接滲到淮山薯,否則,會引起淮山薯塊發生黑根甚至整個薯塊變黑或腐爛,影響產量和品質;第二次:7 月上旬塊莖初生長期,每666.67 m2 施硫酸鉀複合肥20 kg;第三次:8 月上旬塊莖膨大期,每666.67 m2 施硫酸鉀複合肥25 kg。
5 病、蟲害防治
貫徹“以防為主,綜合防治”的方針。
5.1 植物檢疫
對引進和輸出的種子,均應按植物檢疫部門的規定進行檢疫,杜絕檢疫病、蟲害和當地檢疫部門規定的檢疫對象傳入或輸出。
5.2 采用物理或化學農藥浸種、拌種、消毒
可用 50%托布津1500 倍液浸種3-5 min、或用100 倍的絡氨銅液、或500 倍的多菌靈液浸種1 min左右消毒預防,取出涼幹。
5.3 采用農業技術措施,努力減少病、蟲源,提高抗病、蟲能力
土壤消毒,翻耕曬白,灌水高溫消毒,水旱輪作(水田農作物用藥嚴禁使用綠色食品蔬菜禁用的農藥);清除田園雜草,消除病株、殘葉並及時消毒燒毀;加強病、蟲害預報,農藥的使用要求做到“嚴格、準確、適量”。
5.4 病、蟲害化學藥劑防治
病害防治的關鍵是苗後噴藥保護。主要有褐斑病、炭疽病和斑枯病,在發病前和山藥生長初期用70%安泰生可濕性粉劑700~800 倍、80%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等藥劑輪換噴霧。
蟲害主要有紅蜘蛛、地老虎等,可在7 月中、下旬每666.67 m2 用10%大功臣可濕性粉劑8 g 和90%敵百蟲晶體50 g 噴霧防治。
6 采收
一般莖葉開始枯萎時采收,也可根據市場行情采收。
先將支架拔起和割斷莖蔓,而後從哇的一端開始,先挖出 60 cm 見方的土坑來,人蹲或坐在坑邊,然後用淮山鏟沿著淮山生長在地麵上10 cm 處的兩邊側根係,將側根泥土鏟出,一直鏟到淮山溝底見到塊莖尖端為止,**後輕輕鏟斷其餘細根,手握塊莖的中上部,小心取出淮山塊莖。淮山按品質、顏色、個體大小、重量、新鮮程度、有無病傷等方麵分級。